目前分類:國際會議媒體報導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06年6月26日公共電視晚間新聞報導之影音檔 因觀賞人次太多流量超過負荷,故暫時先移除,等安排好新的檔案放置地點後再更新上來,不便之處請多包涵。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00萬台灣人 平埔族後代

 
 
 
 
住埔里的九十二歲潘金玉,是全世界僅存會說巴宰語的人。
圖/中研院語言研究所李壬癸提供
 
 
【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壬癸昨天說,台灣很有可能是南島民族的祖居地,古南島民族就從台灣擴散,可惜台灣的南島語言快速流失,許多人已不會講母語。

國科會七月科學季特展,以「多樣性台灣」為主題,昨天學者分以基因、語言及考古研究觀點,分析台灣多樣性。

李壬癸說,南島民族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各群島,語言超過一千種,人口兩億五千萬,台灣島上南島語言雖只廿多種,但不僅差別極大,更保留許多古語特徵,「語言愈分歧的地方,表示時代縱深愈長」,因此台灣南島語言占整個南島語族「極重要地位」,成為國際學者必引用及參考的對象。

台灣南島語言多樣,卻快速消失。李壬癸舉南島語系的平埔族群為例說,現在台北只剩「凱達格蘭大道」,找不到會說凱達格蘭語的人;桃、竹、苗無人會說道卡斯語,乃至台中梧棲的巴布拉語、彰化一帶的貓霧語、豐原東勢一帶的巴宰語、台南西拉雅語,從北到南快速消失,到了東部宜蘭,也聽不到噶瑪蘭語。

李壬癸表示,現在邵族上百部落,還會說母語的不到十個人,且都是七、八十歲耄老,「眼看一、廿年內就將完全消失。」為留下語言,他曾為平埔巴宰海族人潘金玉製作巴宰語辭典,「全台灣會講巴宰語的只剩她一個,堪稱國寶」,但這個現居埔里的阿嬤,也已經九十二歲。

其實許多台灣人都有原住民、也就是平埔族血統。台北馬偕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抽上千人的血研究發現,百分之廿六台灣人有平埔族基因、估計約六百萬人是平埔族後代。只是經過幾百年通婚,族群早已「你血中有我、我血中有你」。

 


【2006/06/30 聯合報】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外國人看台灣 美麗值得研究

【中廣新聞網 】 2006 / 05 / 30

一場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這兩天在台北舉行,來自世界各地對台灣歷史和文化研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從學術角度,探討台灣的再現、詮釋和認同。

從外國人的眼光看台灣,外國學者認為,台灣真是一個美麗又值得研究的地方,不管是過去的歷史變化,或是現在的政治角力、兩岸情勢變化等,都讓台灣充滿了變化。

(羅皓恩報導)法國里昂政治學院教授高格孚,研究台灣的政治文化已經有十多年歷史,回溯他之所以對台灣有興趣,其實是因為大學上課選報告題目的時候,第一堂缺課,只好撿大家都不要寫的台灣題目來寫,沒想到這一研究,讓他停不下來。

高格孚坦承,過去在法國看到台灣的宣傳資料,和他一開始實際到台灣看到的情形並不一樣,對國民政府剛到台灣的施政也無法接受,但逐漸了解之後,他也慢慢可以體會台灣不同主張人們背後的心情,如果要用一句簡單的話來介紹台灣,他會說,這真是一個美麗卻常被誤會、值得研究的地方。

經歷政權轉移、再看到最近台灣政壇的紛擾,高格孚為民進黨叫屈,認為要他們一下子面對這麼多問題,難免出錯,加上國民黨也沒有當在野黨的經驗,於是造成混亂,他無意評論2008台灣人該怎麼選擇,不過呼籲各黨派要凝聚共識,努力進入聯合國,才能避免任何國家的威脅。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荷蘭前總理訪台 讚台是好地方

【民視 】 2006 / 05 / 31

荷蘭前總理范阿格特, 今天來到台灣. 范阿格特特地到台南參觀四草大眾廟廟後方的荷蘭塚. 這裡有六百多具明鄭時代, 鄭家軍和荷蘭人的骨骸. 范阿格特說, 台灣是這麼好的地方, 以前荷蘭人祖先遠渡重洋來到這裡, 真的是很有眼光(NS)在台南的四草大眾廟, 荷蘭前總理范阿格特擲筊, 馬上OK得到允許, 就可以進入大眾廟後面的荷蘭塚為什麼這裡會有一個荷蘭塚呢(吳坤山)0-07-13會發現這些骨骸, 是因為民國六十年, 大眾廟整修的時候, 在這裡挖出了六百多具骸骨. 不過哪些是鄭家軍, 哪些是荷蘭人, 早已分不清了荷蘭前總理范阿格特第三次來到台灣, 每次到台灣來, 他一定都到台南來看看老祖先.(范阿格特)十七世紀大航海的時代至今, 歐洲的荷蘭, 西班牙, 英國, 包括亞洲的日本和中國, 都曾經在台灣駐足, 台灣在國際法上至今未定論, 范阿格特認為, 應該以住民自決來決定台灣的前途(范阿格特) 0-08-33范阿格特也參觀了延平郡王祠, 還有正在台南安平運河舉行的龍舟賽民視新聞林俊明台南市報導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者研究26%台灣人 有原住民基因
林媽利:原民與波里尼西亞人 母系同源 葉春榮:取樣恐有落差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6-05-31/聯合報/C6版/文化】


台灣俗諺說:「有唐山公,嘸唐山嬤!」凸顯許多台灣人擁有原住民血統的事實。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昨天指出,74%台灣人(福佬、客家及平埔族)有福建基因,26%有原住民基因!
根據官方依戶籍登記的統計,原住民比率僅1.5%。林媽利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昨天在「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發表的專論,首度從母系血緣的角度檢視台灣人的族群基因。除了大大提高台灣原住民的比率,她同時指出,台灣原住民的祖先早從1萬5千年前即從東南亞島嶼移至台灣,台灣原住民與波里尼西亞人有直接的母系血源。

林媽利指出,1683年台灣納入清朝版圖,1760年清實施海禁,偷渡來台的男丁無法攜女眷,因而「嘸唐山嬤」。當時,台灣北部盆地住著母系社會的平埔族群,經過4百年來的族群融合,逐漸被同化、混血為閩南人、客家人,她在比對台灣人母系血緣時發現,屬
平埔族的西拉雅族與福佬、客家人的基因相同度達17%到18%,而現代的西拉雅族仍保有66%原住民基因。

林媽利說,台灣原住民族和東南亞島嶼及菲律賓族群擁有共同的祖先,而和亞洲大陸的關係較遠。

她說,帶著B4a1a母系血緣的台灣原住民(以阿美族為主)約1萬3千年至9千3百年前從台灣出發,途經菲律賓及印尼東北邊的島嶼,之後又到達新幾內亞東北海岸,一路混血,最後形成波里尼西亞人的血緣特徵B4a1a1P。

至於在4百多年前從閩南移至台灣的福佬、客家人,歷史上,有人認為這些台灣先民是純種北方漢人的後代,但經由遺傳基因分析發現,他們其實是屬於南亞洲及東南亞的「越族」後代而非漢人。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春榮在評論時則認為,過去相關研究皆從父系角度出發,林媽利從母系血統進行研究,推論出台灣原住民與波里尼西亞人有直接的母系血源,固然是新發現。但他質疑,台灣原住民有十多族,其中帶有B4a1a基因者以阿美族最高達44%,其次的雅美(達悟)族為14%,而其他族群有B4a1a基因者相當低,彼此高低落差太大,有可能影響取樣及研究結果。

【2006-05-31/聯合報/C6版/文化】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神 駐美傳播本土文化  
前美新處長唐能理 在台時蒐集200多尊神像 出書介紹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6-05-30/聯合報/C6版/文化】


「這是玄天上帝,祂長得比我好看!」前美國在台新聞處處長唐能理(Neal Donnelly) 指著新書「台灣的神像」封面,頑皮地直眨眼睛。他駐台期間蒐藏的200多座神像,現已成為台灣文化的「駐美」代表。


唐能理在擔任美新處處長期間(1969至1981年),投入台灣民間宗教藝術研究。他的研究分兩方面,一是台灣道教的「十殿閻王地獄圖」,於1990年出版「中國地獄之旅」; 一是台灣神像,新書「台灣的神像:一名美國文物蒐藏家研究紀事」昨天出版。兩書都由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為什麼會想蒐集台灣神像?唐能理表示,因為「宗教是文化的基礎」。多年前他買到一尊田都元帥神像,問遍周遭人都不知是何方神聖?兩年後才找到答案。激起他研究台灣神像的興趣。他不僅四處蒐求神像,並尋找史料、親訪雕刻師傅和供奉者,記錄每座神
像的出處,完成嚴謹又充滿趣味的田野調查。

唐能理的精彩收藏,也引起美國人對台灣文化的興趣。美國史密森博物館去年制定了 「台灣文物計畫」,計畫將台灣文物收藏獨立設區,唐能理的地獄圖與台灣神像都是主 要典藏目標。

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亞洲民族館館長保羅‧泰勒表示,這些收藏讓美國人「得以接觸今日台灣和中國身分認同的議題」,更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文化與生活。因為這些神祇 不只活在信仰中,也是電影、廣告、電玩和其他當代流行文化一再詮釋的元素。

唐能理笑著透露,為了蒐集神像,他成為討價還價的高手。有次,他看上一尊壽星爺,連續四個星期、他每周都跟賣主討價還價,四次都失望而返。第五次去,賣主說賣掉 了,他傷心極了。結果那年耶誕節,他得到了那尊神像,原來是妻子偷偷買回來。

回到美國,唐能理闢了間收藏室,收藏200多座神像,卻沒任何供奉儀式。與神明為伍近 40年,有沒有發生任何奇妙故事?他笑著否認,僅說:「我一生平安順遂,應該是有神明保佑吧!」

【2006-05-30/聯合報/C6版/文化】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蘭前總理范艾格三度訪台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九日電)台灣外交部今天表示,荷蘭前總理范艾格(H. E. Andreas van Agt)二十八日三度抵台訪問,主要是應邀出席台灣歷史學會主辦的「台灣之再現、詮釋與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將拜會總統陳水扁、前總統李登輝,預計六月三日離台。

范艾格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二年擔任總理,出任總理前,曾以副總理身分兼任荷蘭司法部長;卸任總理後,短暫出任外交部長,其後歷任歐盟駐日本、駐美國大使,熟稔國際事務。

外交部說,對台態度友好的范艾格,目前雖無公職,但仍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並與各政黨保持聯繫,在荷蘭頗受敬重。

5/29/2006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這位可愛楊允言老師的投書,偶然在自由時報發現這篇真是超驚喜的。感恩!

世界都在哈台灣

楊允言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0663

5/29-30 t.台北有一場台灣歷史kap文化國際會議,除了台灣,koh邀請美、日、英、法、荷、西六國e學者(包括荷蘭前總理)演講kah發表論文,介紹目前世界各所在做e台灣研究。會議有一個hia[醒目] e標題:「世界long [] teh哈台灣」,網站ti http://2006tw.tw。綜合講者e論點kah家己e思考,下面幾點kah tak[大家]分享。

政治情勢會改變,m.koh[不過]地理位置boe [不會]變。台灣khia e位,ti兩塊板塊e交界,ma ti大陸kah海洋e交界,ho台灣有豐富e生物資源,15世紀海權國家浮頭,beh去亞洲大陸,to愛先經過台灣,所以台灣400外冬前to進入世界歷史。咱學世界歷史,應該連結台灣,hoe學生讀了有感覺,培養世界觀。海權國家出外探險,台灣是in心目中e金銀島,有烏金(土炭)koh有黃金;歐洲人去南美洲,ma帶傳染病去,致使短短時間內印加帝國崩敗,台灣ma類似,荷蘭人來台灣,ho原住民鄒族真choe []人因為出珠(天花)死亡。……

會議e DM頂面寫一句話:「美國大學開設台語課程比台灣早十冬,日本、法國十幾間大學ma te []leh做」。咱m-thang [不要]kan-na []看著中國iah []是美國,歐洲kah其他國家ma愛看重,尤其是芬蘭(小國,世界競爭力第一名,咱愛學習)。愛重視家己已經有e資產,加上宣傳,咱絕對行會出去,世界long會看著咱!

(作者為大漢技術學院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用聽e請上網http://LT.taibun.tw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蘭前總理范奈格參訪台南市

中央社 2006-05-31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市三十一日電)荷蘭前總理范奈格(Dr.Andreas van Agt)今天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羅福全伉儷的陪同下拜訪台南市。市長許添財除中午設宴款待外,下午並陪同前往四草大眾廟向荷蘭人骨骸塚祭拜,及搭乘竹筏遊覽四草自然生態景觀。

荷蘭前總理范奈格應邀參加五月二十九、三十日在台北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的「世界都在哈台灣─2006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由於對台南市印象相當深刻,故抽空再度造訪府城。

范奈格至四草大眾廟參拜時入境隨俗,與眾人一同上香祭拜,還擲筊請示神明同意才前往參拜骨骸塚。

范奈格在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四百年前荷蘭祖先非常勇敢,竟然可以跑到這麼遙遠且陌生的地方,在開拓世界交流方面,當時就有如此宏觀的遠見,這是荷蘭人的驕傲。

除四草大眾廟外,范奈格今天亦前往延平郡王祠及安平樹屋參觀,尤其對於安平樹屋的奇特。他說,安平樹屋具有異於其他古蹟的特色,應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勝地,對今天這趟府城舊地重遊之旅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C3/ 台南新聞              2006/06/01

荷蘭前總理訪府城

【陳美文/台南報導】
  荷蘭前總理范奈格(Andreas van Agt),31日再度探訪四草大眾廟的荷蘭人骨骸塚,神奇的是,他第一次擲筊就擲出聖杯,彷彿他3 百多年前客死異鄉的祖先對他說「歡迎光臨」,讓陪同人員嘖嘖稱奇。
  范奈格這次來台灣,原本是應邀參加29、30日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辦的「世界都在哈台灣─2006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由於范奈格對於歷史相當有研究,而且每次來台灣都一定會到台南,走訪當年荷蘭人在此的足跡,所以這回又特別抽空,舊地重遊。
  昨天中午市長許添財設宴接待,下午並陪同前往四草大眾廟,祭拜荷蘭人骨骸塚、搭乘竹筏遊覽四草自然生態景觀,還參觀了安平樹屋;亞東關係協會會長羅福全賢伉儷,也陪同前往。
  按四草大眾廟的規矩,要祭拜荷蘭人骨骸塚,必須先擲筊徵求同意後才能進入。昨天他一出手,馬上就出現聖杯,廟方人員大為驚奇,因為先前有電子媒體想進入拍攝,偏就是擲不到聖杯。
  范奈格說,回想4百年前,他們祖先竟然可以跑到這麼遙遠且陌生的地方,非常勇敢。而且,他們的先人當時就已預見台灣具有發展成國際都會的潛力,這種宏觀遠見,堪稱荷蘭人的驕傲。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美駐台處長唐能理神像達人 蒐藏兩百多尊台灣神像及史料發表新書

台灣日報 2006-05-30

(本報綜合報導)前美國駐台北新聞處長唐能理(NealDonnelly)駐台十多年期間,不只是兩國政治連繫的管道,更因他蒐藏兩百多尊台灣神像及史料,讓他回美後成為介紹台灣文物史料的「代言人」;昨天他的新書「台灣的神像:一名美國文物收藏家研究紀事」推出,展現筆下台灣民間文化多元活力。

唐能理這次應邀參加「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除了發表演說,也同時推出這本中英對照新書,介紹他觀察及研究台灣神像文化的心得。

唐能理於1969年到1981年駐台,對台灣的民間宗教藝術深感興趣,即開始以一個外國學者的治學方式,切入對台灣民間宗教藝術的研究。

特別的是,唐能理研究台灣神像,不但從史料的探根著手,同時也訪問了許多雕刻神像的師傅和使用神像的人,並記錄每座神像的出處,透過他親身拜訪所獲得的口頭陳述,累積成重要田野調查記錄,成為珍貴的資料。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神像》進駐華盛頓

自由時報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06年5月30日

「25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情!」離開台灣20餘年的前美國駐台北新聞處處長唐能理(Neal Donnelly),「返台」參加「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同時發表新書《台灣的神像:一名美國文物蒐藏家研究紀事》,憶及駐台期間蒐集台灣神像的往事,內心頗多感觸。

唐能理時而英語、時而國語地回顧過往舊事,因為1969年的一個偶然,唐能理受到台灣廟宇佛像的吸引,從此展開收藏台灣佛像的興趣,他研究台灣神像,不但從史料的探根著手,同時也訪問了許多雕刻神像的師傅和使用神像的人,並記錄每座神像的出處,直到1981年,共收藏200多尊各種神明的雕像及宗教藝品。

無論在2、30年前的當時或是現今,唐能理對台灣佛像的追尋,他的「田野調查記錄」都使他成為比台灣人更瞭解台灣神的佛像專家。

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亞洲文化史」計畫主持人保羅‧泰勒(PaulMichael Taylor)跟唐能理目前有一個共同的重要任務正在進行當中,亦即在史密森尼博物館推動「台灣文物計畫」,並將於該館新闢台灣文化展區,屆時,唐能理的台灣佛像收藏可能會成為開幕首檔特展,之後再於全美巡迴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唐能理的新書《台灣的神像:一名美國文物蒐藏家研究紀事》,以英文發聲(序、前言、誌謝、專有名詞部分為中英對照),相較於多數相關主題的出版品都是以中文寫成,對許多外國學者和有興趣的大眾來說都難以親近,此書的出版,將台灣的民間信仰、民間藝術介紹給國際人士,意義更顯非凡。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E8/文化藝術             2006/05/30

愛上台灣神像 老外唐能理出書

【陳淑英/台北報導】
  「認識台灣,就從認識台灣的神像開始,因為,文化的基礎在宗教。」前美國駐台北新聞處長唐能理(Neal Donnelly)在駐台期間走訪各鄉鎮,蒐藏兩百多尊神像。他將部分神像藝品加上訪談與史料的研究成果,在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台灣文物計畫」的支持下,集結成書-「台灣的神像:一名美國人蒐藏家研究紀事」,他在記者會上指著書封上的神像,問:「這是哪一尊?」很多人都尷尬的答不出來耶!
  唐能理於1969至1981年駐台,在台十幾年時間,不僅中文聽說讀寫流利,對台灣神像更一清二楚。「我購買的第一尊神像是田督元帥」他回憶:「當時跟太太在南部旅行,看到問了價錢後覺得嚇一跳的便宜,就買下來。」並開玩笑的說:「太便宜了,我趕快拿走,有種偷東西的感覺。」
  之後他問了很多朋友,都無人可確切說出神像之名,這勾起他對台灣民間宗教藝術的好奇,於是開始看書做研究,只要報紙雜誌有宗教新聞就剪下,當時累積了2千多份資料;還興緻勃勃的到廟宇,找雕刻師傅、廟方人員或信徒聊天問詳情,還記錄每座神像出處,有點像做田野調查。
  唐能理收集神像品類豐富、量多而精,他強調「不買新的,我喜歡舊的,看起來無人要的。」常見的如觀音、老子、雷公、土地公、註生娘娘;少見的如法主公、五營神、三寶等;還有籤桶及跋杯的筊。印象最深刻的是壽星爺,他說:「為這尊神像,我連去四個禮拜也連問四次價錢,到第5周再去,老闆說,賣掉了,哎!我心好難過啊!」未料,神秘買家竟是唐太太,「她買來送給我當耶誕節禮物。」
  信天主教的唐能理,幾次提到「神明保佑」,如他一次將十八羅漢裝車載回家,回想當時怎麼做到的,他也不記得,只說「神明保佑」。這麼些年來平安度日,他也心滿意足的說:「神明保佑」。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神像 跨越語言鴻溝了

   
 
美國收藏家唐能理出書研究台灣的神像。

記者李府翰/攝影
 
【記者賴素鈴/報導】

玄天上帝講英語,比只懂中文時更能度化眾生!正是前美國新聞處處長唐能理(Neal Donnel-ly),讓台灣的神像走上「國際化」。

《台灣的神像:一名美國文物收藏家研究紀事》昨天發表,由藝術家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書,從「眾神之廟」、「雕刻」、「占卜」說起,圖文並茂,田都元帥、觀音、媽祖、中壇元帥、老子、張天師、呂洞賓、司命灶君、關公、財神、土地公、保生大帝、註生娘娘、清水祖師公、羅漢、三寶、九天玄女、神農大帝、壽星、太陽星君和太陰娘娘、雷公、魁星、玄天上帝、王爺、五營神、郭聖王、法主公、城隍爺、地藏王……眾神雲集,台灣真是諸神的天堂。

一如美國史密森機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亞洲文化史」計畫主持人保羅‧泰勒(Paul Michael Taylor)指出,對英語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出版尤其重要,因為大多數相關主題的出版品都是中文寫成,形成英語世界認識台灣神像的鴻溝。

唐能理當年便自行摸索著,跨越這個西方人少知的世界。1969至1981年間,唐能理駐台之便收藏台灣神像與宗教文物,原先只因身為外交官,宗教信仰是反映當地文化的重要脈絡,他從骨董店收藏到的第一尊神像,到處問了兩年都無人能知其詳,激起唐能理的好奇心,積極投入研究收藏。

到底是什麼神呢?原來是戲神「田都元帥」;臉上畫有螃蟹的田都元帥多只戲班梨園供奉,當時較不具普遍知名度。唐能理不只收文物,也研究;他研讀書籍、訪談信徒和廟祝,了解神話傳說源流,甚至蒐集兩千多張剪報,了解台灣當下社會對宗教信仰的價值觀與種種。

由於收藏起步甚早,唐能理當時在台收藏的宗教文物,如今有不少即使在台灣已鮮能再見,且涵涉豐富。他收集到一位日本警察被當作王爺奉祀;以清嚴法師肉身開缸後的照片講述如地藏王一般圓寂而肉身不腐的前例,遠比台灣在地人的認識都要深入。

唐能理返美後曾將兩套各十卷的《地獄十殿圖》捐贈史密森機構,1990年舉辦巡迴展迴響熱烈,當時就曾由藝術家出版《中國地獄之旅》;此番再續前緣,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當時就擴充了「亞洲文化史計畫」的台灣文化史研究蒐集計畫,至今也仍持續發展中。泰勒與唐能理都將於今天在國家圖書館的「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發表專題演講。

【2006/05/30 民生報】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漸漸被了解……世界都在哈台灣

2006 / 05 / 31【李欣如】 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

台灣的競爭力不只經濟與電腦,從世界最大博物館史密森尼博物館增設典藏台灣最質樸的文化、歐美國家紛紛開設正體字華文教學、全球各地成立台灣研究學會……等,就連到台灣觀光的日本女生青木由香也因深愛台灣的飲食文化而留下居住,並以《奇怪ㄋㄟˋ--一個日本女生眼中的台灣》一書,讓台灣人發現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

由台灣歷史學會、文化總會主辦「世界都在哈台灣∣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就是為了讓各界人士了解台灣在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中,所擁有的版圖地位與意義。同時,這場集結世界各地對台灣著迷並深入研究台灣社會與文化的專家學者們,除了發表對台灣研究的精髓,也讓台灣人民了解世界如何關注我們的土地。

以文化傳承、認同問題為專長的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人類系麥可羅蘭教授認為,「台灣雖只是一個小島,但是,其豐富的族群與文化,實在令人感到疑惑。」他在︿傳承記憶與後殖民時代博物館﹀論文中,將此現象視為是全球化網路的產物,而不只受到歷史及領土限制的特定文化疆界中。

而一頭栽進台灣研究的法國里昂政治學院教授高格孚提出,「了解現在要回到歷史,因為從歷史中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他雖然曾以外國學者的身分研究台灣外省人國家認同的轉變,但是他強調,「在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中並非要補充台灣歷史文化的相關知識,而是認為台灣歷史的豐富性質的研究。」

另外,從收集神像開始接觸台灣文化的前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唐能理相信,「宗教是台灣最重要的。」因而讓他在十一年來收集近兩百四十尊的神像,這位醉心於台灣民俗的老外交官以參觀廟宇與神像觀察台灣,同時也將台灣的宗教信仰介紹給美國人認識。現在,他不僅出版書籍介紹台灣神像,也將所有的神像捐贈給世界最大博物館系統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台灣傳統專案收藏。

台灣歷史學會吳密察教授說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議源起於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台灣傳統專案。此推廣計畫於二○○四年由多位台裔美國人所發起,其中以台灣傳統的文化活動、台灣在過去歷史上曾被納入的活動方式、美術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將台灣介紹給華盛頓地區更廣大的觀眾群。也因此激起海外觀眾與海外台灣人熱烈討論如何呈現與詮釋台灣的文物。

歐洲台灣研究學會聯合會與日本台灣學會也派代表報告「全球化下的台灣研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表示,「全球化就像是網絡,而台灣處於其中之一點,需要被國際了解、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因此,希望透過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台灣人民能更認識自己,並與國際接軌。」

儘管晚進台灣社會已逐漸出現企圖以自己的觀點來理解、詮釋自己的經驗,卻因台灣族群的多元、複雜,所以透過世界的視野來檢視將更宏觀。正如同遊遍全球三十五個國家的青木由香選擇住在台灣、並從飲食文化與社會現象出發,觀察台灣還出書,發表對台灣人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的景象。她常說「人家最喜歡台灣了嘛!」因此,這位日本女生還持續地在觀察台灣的有趣現象…。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總會鼓吹世界哈台風
2006/05/29 17:18  東森新聞
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由文化總會所主辦的「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今天上午開始一連兩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這一次總共有來自十四個國家總數近卅篇的論文發表,是近年來,探討台灣史與文化定位問題最大規模的國際研討會;文化總會主委陳郁秀表示,文化與歷敕的探討有助於一個民族的自我了解,透過自我了解,更可以找到適切的方法來和世界接軌,這也是台灣未來的正確走向。

荷蘭前總理范奈格在開幕第一場專題演講明白表示,整個的歐盟和美國,由於不了解中國的文化,所以拼命的要和中國做生意,想要用金錢來改變文化,那是不可行的。他說,文化是一切的根本,只有透過對一個民族文化的了解,才能夠清楚的建構出民族性格的輪廓,而不是以強欺弱似的某些優勢來強加在弱勢的身上,這樣是形成不了任何文化作用的。

陳郁秀在會中表示,這一次總共來自日本、美國、英國、荷蘭等十多個國家共十四篇論文以及國內十位學者分別提交的總共近卅篇論文,不謹是要從文化與歷史定位來看過去的台灣,更重要的是要從各個角度來研究台灣應該在何種定位之下,向國際發聲,走出自己的路,這才是對2300萬人民有直接助益的。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世紀荷蘭在台灣 油畫說分明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在台灣建立了一個海外王國,其權勢在當年的荷蘭台灣總督府中展露無遺。來台參加「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的荷蘭國立博物館歷史部主任冉福立,昨天特為其揭秘。  

冉福立(Kees Zandvliet)說,1640年代荷屬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熱蘭遮城建立台灣總督府,根據當年的檔案庫資料顯示,碉堡式的總督府屋頂上有大砲、倉庫充滿絲綢……值得注意的是,他以幻燈片展示了當時府內收藏的14、15幅油畫,刻畫出當時的領導者「奧蘭治─拿索皇室」王公們的群像,他們或著軍裝或穿華服的畫像,高懸在台灣總督府內,顯示這些王公在台的地位已取代了荷蘭皇室。

府內懸掛的台灣地圖,則顯示當時的荷蘭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他們以碉堡為軍事中心,將原住民與漢人的部落相互分隔。另有航海圖展現出荷蘭乃是「向海發展」的民族,而他們興建的碉堡,也永遠面向著海洋。地圖,標示出荷蘭殖民政府的淘金地點、統治方式,同時也向世人展現他們的勢力。特別是在荷蘭人打敗西班牙人、成為海權新強國之後,他們更是自視為「世界的中心」。

此外,台灣總督府的房舍內尚收藏了數幅信徒受洗圖,顯示當年的荷蘭統治者曾積極在台散播基督教(加爾文教義),而且已有不少原住民接受了基督教。

【2006/05/31 聯合報】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由時報0530Agt報導.jpg
前荷蘭總理范艾格:台灣是亞洲民主榜樣

〔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蘇永耀/台北報導〕2006年5月30日



來台訪問的前荷蘭總理范艾格(見右圖,記者謝文華攝)昨天談到,台灣是亞洲民主國家榜樣,歐洲國家不能因中國崛起,而使台灣受到威脅。台灣與中國未來應採聯邦、邦聯或其他形式,一切留待未來解決,在中國尚未民主化之前,什麼都還沒辦法談。 外交部表示,范艾格前天三度抵台訪問,除應邀出席台灣歷史學會主辦的「台灣之再現、詮釋與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將拜會陳水扁總統、前總統李登輝等人,預計六月三日離台。對台友好的范艾格曾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二年擔任總理。 范艾格昨天在「台灣之再現、詮釋與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做專題演講,表達上述看法。 范艾格說,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後,清朝把台灣無條件割讓給日本。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舊金山條約及中日和平條約都清楚寫著,「日本放棄所有對台灣的主權」,但條約裡並沒有載明日本放棄的權利,是轉讓給哪一個國家。 因此,上述兩條約生效後,台灣不屬於日本,也不屬於其他國家,他以國際法專有名詞Terra Nullius(拉丁文)來定義台灣現狀,意即「無人擁有的領土,也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他指出,國際間對台灣定位有兩派看法,一者是認為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才是繼承滿清政府的合法政府,而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撤退來台,被認為是「有效佔領台灣」,對這種論調他存疑,因為所謂「有效佔領」必須符合兩要點,一是「有佔領的意圖」,第二是「有實際佔領行動」。 他說,另一派看法則主張台灣的主權應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包括聯合國也認為對於歷史未定論的主權歸屬,人們有權利做出自決。況且,一九五五年英國外長Anthony Eden在下議院也曾提出舊金山條約中,日本放棄對台灣的主權,並不表示把台灣主權轉交中國;美國賓州大學教授Waldron也清楚點出,美國從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范艾格 任總理時賣我潛艦 范艾格(Andreas van Agt)自一九七一年起,從荷蘭司法部長、副總理,一路當上荷蘭總理,卸任後,曾任歐盟駐日大使、歐盟駐美大使,及八十國退休首相組成的「前首相聯席會」(O.B.Summit)主席,現任該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亞東關係協會會長羅福全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二年,范艾格擔任荷蘭總理期間,曾不顧中國政府全力阻撓,賣給台灣兩艘潛艦。 羅福全強調,當時歐洲沒有國家敢賣武器給台灣,中國甚至憤而撤掉駐荷蘭的大使辦公室。 他表示,范艾格近年來之所以對台灣仍如此友好,是因為台灣從一黨專政走向民主化的過程,沒有流一滴血,政權和平轉移,讓他對台灣人民特別欽佩、眷顧。(記者謝文華)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台徵文 大陸網友踢館【記者李玉玲/台北報導】聯合新聞網 2006/05/27 由台灣歷史學會、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29日起在國家圖書館登場。為向年輕人靠攏,主辦單位在網路舉辦「哈台徵文」活動,引來大陸網友踢館,展開一場哈台還是哈中國的兩岸網友大辯論。

「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將由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台灣的學者發表數十篇台灣研究論文。雖然,會議內容是學術論文發表,主辦單位卻以「世界都在哈台灣」包裝,還在網站上設立「哈台徵文」部落格(http://blog.yam.com/2006tw/)。 哈台徵文部落格四月上旬成立,吸引大陸網友到站閱覽,只是,大部分大陸網友不談「哈台」,而是來踢館,從台灣該不該回歸中國、中國有沒有網路、言論自由,到台灣獨立有沒好處,兩岸網友展開唇槍舌劍大辯論。 「世界都在哈台灣」承辦單位七色一味文化公司指出,因為兩岸網友討論太熱烈,引來大陸相關單位注意,一周前封鎖網路,大陸網友再也沒辦法來踢館,一位台灣網友以火星文加上鄭愁予的詩寫下:「Orz...... 網特不來,五月的心情不飛,他底薪如薄薄的空白的紙,我達達的鍵盤是真心的揶揄,我不是中國人,是台灣人-- 」 昨天,「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請到幾位外國友人談「哈台」經驗。因為「哈台」留在台灣學中文的日本小女生青木由香,10月將在日本出版介紹台灣的書籍,她說,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台灣打開日本市場,吸引更多日本人來台觀光。 前美國駐台北新聞處處長唐能理,除將發表「海外的台灣宗教藝術─一個收藏者的紀事」論文,也將在台出版他的收藏專書。 「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是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台灣傳統專案」延伸來台的計畫,將從文化、歷史、宗教、政治、經濟各種角度討論台灣,包括荷蘭前總理范奈格、外國學者高格孚、費德廉、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主任保羅‧泰勒等人,都將與會發表演講及論文。 【2006/05/27 聯合報】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2006.05.15  中國時報

全球哈台風 國際會議探討

丁榮生/台北報導

    根據台灣歷史學會調查,美國大學開設台語課程比台灣還早十年,日本與法國十餘所大學成立台灣研究學會,而法美日與荷英等國近年紛紛開設繁體字教學。即將主辦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的台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說:「這是個世界都在哈台灣的世代。」

    5月29、30兩天將舉辦的台灣之再現、詮釋與認同—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主標題就是「世界都在哈台灣」。

    吳密察說,國外以往有漢語學家,現在則出現不少台灣學學者,所以這次有個專題就是「全球化的台灣研究」,邀到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學者松田康博來談「日本的台灣研究:政治、國際關係與安全」、及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系教授羅伯.費雪談「歐洲的台灣研究」,讓國人了解別人怎麼看台灣。

    台灣歷史學會指出,1895年世界博覽會曾有過台灣館展示,而從20世紀以來各個博物館有關台灣的展示不斷呈現,包括美國最大的史密斯松尼安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e)不僅曾展示過,也增設部門典藏台灣文物,這些博物館呈現的台灣,以及透過再詮釋的文化回顧,值得了解。

    該會議預計29、30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



[藝文小報] 史密森尼博物館台灣傳統專案

2006.05.15          中國時報

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台灣傳統專案成立於2004年,目的在於支持史密森尼博物館關於台灣傳統文化遺產的研究、收藏品改善及大眾計劃,此計劃亦鼓勵與台灣學術單位的交流合作。

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第十街及憲法大道交口,在2004年有超過六百萬人次參觀,使它成為世上最多人參觀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1910年,致力於維護和保存世上最廣泛的自然歷史標本及人類手工藝品收藏。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隸屬於世上最大的博物館及科學研究綜合體「史密森協會」,博物館除12月25日休館外,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10點至下午5點30分,免費開放參觀。(丁榮生編譯)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