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僅排16名 學者:未來恐影響數學能力
【陳揚盛、陳怡靜╱台北報導】台灣首度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主辦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劃」國際評比昨出爐,五十七個參加國(地區)中,台灣學生在數學、科學素養分別拿到第一名及第四名,但閱讀素養排名十六。教育部長杜正勝解讀,此證明教改成效顯著,全國教師會指教育部亂牽拖。學者則憂心閱讀僅拿十六名,數學、科學能力恐受影響。
自然成績落後香港
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主辦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自二○○○年舉辦,每三年辦一次,這次參與評量包括芬蘭、瑞士等。台灣此次首度參加即傳捷報,昨由教育部、國科會與國際同步揭曉。
PISA計劃台灣主持人、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表示,PISA評量分為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以滿十五歲學生(即國三生與高中一年級生)為調查對象。台灣共抽測兩百四十所學校,受測學生共計八千八百一十五名。
昨公布台灣學生國際排名第一的數學成績,勝過第二名的芬蘭、第三名的香港及韓國。科學成績國際排名為第四名,亞洲地區僅落後於第二名的香港。閱讀成績為第十六名,不如鄰近的韓國與日本。
林煥祥表示,PISA測試以情境化試題為主,希望考出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後的論證、批判及分析能力。他分析,台灣學生在科學方面的解釋能力強,但形成議題、論證的能力較差。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則說,台灣學生閱讀能力如不加強,未來恐影響數學和科學表現。
杜正勝誇教改挨批
杜正勝則說,這次參加評比學生,都是完整接受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者,顯示教改成效已顯現。但全國教師會外國事務部副主任廖婉如說:「教育部亂牽拖。」若在教改前,教育部就有PISA的數字,相對比才能證明是教改成效。
另因PISA題型有非選擇題,昨杜正勝表示,將請負責國中基測的台師大心測中心研究,是否加考非選擇題。
在國內引起爭議的建構式數學,由於教學方式未落實「建構」精神,屢遭質疑反而讓學生變笨,且覺得數學無趣,一度有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教育部因而被迫在小二恢復實施九九乘法教學。 (資料照片,記者陳則銘攝) |
自由時報 2007年12月5日 〔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建構式數學不像外界批判的一無是處,課程改革也沒有讓學生越改越笨!台灣首度參加簡稱PISA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獲得數學全球第一及科學全球第四的耀眼佳績,閱讀領域則在五十七國排名第十六。
杜正勝:顯示教改有成效
由於受測者為完整接受國中小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學生,過去也曾接受建構數學洗禮,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表示,這項國際評比結果顯示台灣教育改革其實是有成效!
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主辦、針對十五歲學生進行評比的PISA「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昨天下午五點全球同步公布二○○六年的評比結果,台灣學生在五十七個參與國中表現亮麗。
除先前已發布的「科學素養」台灣位居全球第四外,「數學素養」領域更拿下全球第一的殊榮,打敗二到三名的芬蘭、香港、韓國及第八名的澳門、第十名的日本、卅五名的美國。
台灣「閱讀素養」則排名第十六,成績雖優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但輸給排名第一的韓國、第三的香港、第十五的日本,表現較不理想。
在數學領域,國內中小學課程採行建構式教學內容,始於八十五年從小一實施,但因一度引起社會討論與爭議,於八十九年的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暫綱中進行小幅修改,並於九十二年正式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再做調整,除保留建構教學精神,也同時強化計算能力的培養等,更強調實務應用的教學新觀念。
學生成績未出現雙峰現象
在台承辦這項評比的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表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也有很多人質疑學生變笨、數學程度愈來愈差,或是擔憂出現好的很好、差的很差的雙峰現象,但這項嚴謹的國際比較結果讓人欣慰,台灣學生不但表現優異,成績分布也很平均、沒有雙峰現象。
杜正勝進一步強調,從各項評比來看,台灣學生是在科學論述及創造議題的能力較差,閱讀評比也較落後,其實問題根源都和國語文教學有關,我國教育應更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等日常生活應用的表達能力,現行片段短文式的文選題材是最大問題。
科學論述與閱讀能力較差
杜正勝說,希望大家理性面對白話文及文言文教學比例問題,不要泛政治化、僅以去中國化來看待,如果學生能學好一輩子都用得到的國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不僅有助閱讀素養,學生學會如何論述及思考,科學反應也會變好。
杜正勝指出,PISA考題靈活,台灣也應好好研究改變國中基測的考試方式,只是目前以電腦閱卷為主,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處長林陳涌則建議,平常在校可加強這類靈活的考題,升高中時則採計在校成績,以鼓勵學生靈活思考。
< !-- replace -->
15歲學生表現優 家長憂小時了了
2007/12/02 蘋果日報
教育部認為,結果顯示台灣科學教育成效卓著。但學者認為,台灣教育重考試,國、高中的科學能力超越歐美不代表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或科技研發就能領先。
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表示,評量結果台灣學生科學表現名列第四,顯示台灣科學教育成效卓著,各界應對台灣教育及孩子未來有信心。
應重視啟發和研究
但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物理學會理事長李定國表示,這個名次不能自滿,能獲得第四是因台灣國民教育著重考試,上課時間比他國長。美國、德國的15歲學童科學排名雖落後台灣,但高等教育的素質比台灣好,科技研發等成就更遠超過台灣。國內教育應更重視啟發和研究風氣。楊姓家長也認為,台灣在高中前教的課程內容比其他國家難,有可能「小時了了」。北一女中林姓學生說,老師應多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而非死背公式。
2006國際學生科學評量榜
1.(1)芬蘭
2.(3)香港
3.(11)加拿大
4.(—)台灣
5.(—)愛沙尼亞
6.(2)日本
7.(10)紐西蘭
8.(6)澳洲
9.(8)荷蘭
10.(5)列支敦斯登
資料來源:OECD官網
(
www.pisa.oecd.org/document/40/0,3343,en_32252351_32235731_39701864_1_1_1_1,00.html)
註:()為前次排名;台灣及愛沙尼亞上次未加入評量。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