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的因素,關於台灣之知識的生產與詮釋,都受到外來強勢知識傳統或政治力量的影響,相對於這種以外部的眼光來理解、詮釋台灣之歷史、文化、社會的方式,晚近台灣社會中已經逐漸出現企圖以自己的觀點來理解、詮釋自己之經驗、社會的呼聲。這當然與台灣晚近的民族自覺氛圍有關,但是它應該也是全球性的關於殖民主義、東方主義這種學術討論與社會實踐的一環。本會議一方面將探討在此之前,「台灣」如何被理解、詮釋,也將探討晚近強調台灣觀點的時代社會背景,及因此而將發展出來的台灣新認識。 

 
本會議透過國際上研究台灣的知名學者,將其研究台灣文化發展與現象之成果對台灣與國際發表。探討的議題包含各國博物館曾經展示的台灣館,當國際知名博物館展示台灣時,台灣本體是如何的以簡潔的語言與物體,視覺空間的協調下,呈現了台灣的面貌。這樣的面貌如何的被詮釋與解讀?在外國人的不同時間與空間當中,產生出怎樣的對台灣主體的觀感,這樣的觀感如何影響到他們看待台灣的注目與關心?本會議從一個全球的視野來關懷台灣主體,因此,會議的主題將包括:(1)博物館所呈現的台灣、(2)他者眼中的台灣(17世紀至20世紀)、(3)台灣詮釋與殖民主義、(4)台灣的主體性與本質、(5)新世紀全球化下的台灣研究。

 
在這五個議題下,邀請到荷蘭前總理范奈格(Andreas van Agt)、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羅藍(Michael Rowlands)等近二十位國際學者前來,與本國相關歷史、文化、人類學、語言學、文化資產等學者進行討論與對話,寄望能讓國人瞭解全球各地有相當多的台灣研究,正透過各種不同的領域與方法,瞭解台灣與研究台灣。台灣的主體如何在國際的知名學者與博物館,甚至在全球多元化的眼光當中,呈現自己的主體樣貌!

 
2006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aiwan 的頭像
    hataiwan

    世界都在哈台灣

    ha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